八、旧园改造换新颜

2015-11-09
77

解放前,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在打鼓坡建立了贵州省第一个专业茶园,面积为500亩。茶园地处湄江河畔,海拔高度从750米到1200米不等;土壤为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由于后来多年失管,茶树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到1949年时,茶园每亩产量只有2公斤。

解放后,湄潭茶场归贵州省农业厅管理,自此开始了湄潭茶场的恢复重建工作。首先把打鼓坡500亩旧茶园列为重点改造对象。领导委派我负责此项工作。我同场里的茶叶科技人员认真研究后认:打鼓坡茶园虽然树龄只有10年,但因长期荒芜,乱草丛生坟茔成堆,茶树稀稀落落,每亩茶树200丛左右,长势极为衰弱,如对茶园采取修修补补的改造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能增加一些茶叶产量,但从长远来看,还会长期处于低产和经营亏损的状态。如采取推倒重来,对茶园进行彻底改造,参照国内外茶园先进的种植方式重新布局,必然取得优质高产的预期效果。我负责拟定了旧茶园的改造方案,其要点是:改满天星种植为梯田种植;改丛栽稀植为条栽密植;改浅耕种植为深耕种植;选用长势良好的湄潭苔茶为主栽品种;对茶园内的道路、防护林、排水蓄水等设施进行全面规划,使改造后的茶园焕然一新,实现茶园优质高产,为今后山地建设新茶园作出示范。

这个改造计划得到省农业厅领导的批准后,茶场的数十名职工加上茶场周围的农民工掀起了旧茶园改造高潮。从1950年10月份到1951年3月底,仅用半年时间,用工1.5万个,完成了旧茶园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茶园层层梯田绕山走,道路纵横排列齐整,排水形成系统;茶园采取单条密植,亩植茶树3333丛至3000株;茶园土壤的耕作从过去不足30厘米加深到50厘米以上,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1年5月,改造后的茶园种下的茶籽开始萌芽出土。到6月底,出土的幼苗在梯田上成行排列、整整齐齐,显示旧茶园改造取得初步成功。这些茶园经过3年抚育管理到第四年投产,亩产干茶达到40公斤,第6年达到100公斤,成为湄潭茶场主产茶园,为以后大面积发展新茶园积累了经验。